威妥玛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威妥玛的拼音: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
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年-1895年)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外交官和语言学家。他的一生与中国紧密相连,尤其是在语言学方面对中国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威妥玛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对语言的浓厚兴趣。1841年,他以士兵的身份随英军来到中国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并在此期间开始学习汉语。战后,威妥玛继续留在中国工作,逐渐成为了一名重要的外交官。
威妥玛拼音系统的创立与发展
在长期的驻华生活中,威妥玛意识到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语言障碍。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他致力于汉语罗马化的工作。1867年,威妥玛发表了《汉语口语语法》一书,首次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威妥玛拼音”的汉语拉丁字母注音系统。这一系统并非完全原创,它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威妥玛通过引入一些创新性的符号和规则,使这个系统更加适用于汉语的发音特点。例如,他使用了带有附加符号的字母来表示声调,这是当时其他拼音方案所没有的特点。
威妥玛拼音的特色与贡献
威妥玛拼音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汉语发音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声调的标记。它不仅考虑到了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还特别注重普通话的规范。这种拼音方法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很快就被应用于外交文件、教科书以及各种出版物中。威妥玛拼音成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语世界中最常用的汉语注音方式之一。威妥玛还在其著作中详细介绍了汉语的语法规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从威妥玛拼音到现代汉语拼音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威妥玛拼音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它的某些符号不易书写,且对于非英语母语者来说不够直观。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推出了新的汉语拼音方案,即“汉语拼音方案”,该方案简化了威妥玛拼音中的复杂符号,采用了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字母组合。尽管如此,威妥玛拼音在中国以外地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一些旧文献或特定场合看到它的身影。
威妥玛拼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威妥玛拼音作为汉语罗马化的先驱之一,为后来的汉语教学和国际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见证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见证。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威妥玛拼音已经被更为现代化的汉语拼音所取代,但它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不可磨灭。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威妥玛拼音不仅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本文是由每日作文网(2345lzwz.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威妥玛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