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一臣不事二主”表现一 不愿投降朱元璋,流落潮汕

众所周知,虱母仙何野云风水技艺高超,在潮汕深受人们敬仰。但很多人不知道,何野云还是一位至情至性之人,一臣不事二主。从下面几件事迹,可以看出此点:

公元1360年,何野云事助陈友谅,揭西金和镇仙坡村杨氏二世祖仕崇公跟何野云一样同在陈友谅的陈汉政权为官。这就是何野云与杨仕崇同朝为官的来历。后来1363年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败亡。陈友谅儿子陈理率残部投降朱元璋,杨仕崇随陈理投降朱元璋。后仕崇公跟随朱元璋转战江浙与元军作战,屡立战功。后在一次战役中,仕崇公与元军作战力竭而死,后白马驼回其尸体。公去世后,马绝食而死。战马葬于公墓右侧,称义马坟。现墓仍完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诸将,,仕崇公被追封为兵部侍郎。

而当时陈理投降朱元璋时,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不愿投降朱元璋,所以他隐姓埋名流落潮汕。后来何野云云游到揭西仙坡村,在杨家逗留了三个月,感念旧时与杨二世祖仕崇公同朝为官之谊,指点杨氏后人建了寨门和祠堂,留存至今。 而杨仕崇公后人人才辈出,至今已有2-3万人之多。仙坡乡乡民因虱母仙帮助开创仙坡乡大寨门有功,于大寨之东建“三山永峙”庙供祀虱母仙,庙中左边祀陇尾老爷。

-

相传南宋末年1278年抗击元兵到潮阳,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乡民相传和碑刻均有记载)。明朝刚立,即洪武一年(1368年),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兵败流落到此,为高姓建祠,步至寺。因闻宋末丞相文天祥曾经到此地,登上沙丘望幼主,虱母仙何野云效法文丞相登丘怀主。他登上沙丘,效法文天祥其志举步上沙丘,感念缅怀旧主陈友谅。

沙陇五皈寺,寺内有碑刻记载文天祥和何野云的事迹,碑刻落款时间为洪武二年,即1369年。1368年何野云来到五皈寺 ,听说文天祥登上沙丘望幼主。何野云深有共鸣,英雄惺惺相惜,所以何野云效法宋丞相文天祥,登上沙丘,感念缅怀 旧主陈友谅。

文天祥和何野云画像

五皈寺记载何野云到寺效法何野云登丘望帝

寺内有碑刻记载文天祥和何野云的事迹,碑刻原文是:“文天祥承聞前來禮拜師 步上沙丘望幼主 明何野雲至此較宋相登丘觀帝 碑刻落款时间为洪武二年”。五皈寺让两位不同时代的人有了交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何野云来到五皈寺,听闻95年前文天祥登上沙丘,心中牵挂遥望宋幼帝时的心情,与当时何野云的心情(当时陈友谅兵败不久),是不是有一种强烈的不谋而合,感同身受的震撼和共鸣。所以何野云效法宋丞相文天祥,举步登上沙丘,感念缅怀旧主陈友谅。

宋丞相文天祥和陈友谅军师何野云,两位虽然是不同朝代的人,但是两位有共同点,两位都是抗元名臣,都是壮志不得酬,且都是良臣不事二主,文天祥是抵抗元兵的统治,而何野云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何野云洪武一年(1368年)来到五皈寺,此时必与文丞相有强烈的思想共鸣,英雄惺惺相惜。由此可知,何野云为什么要效法宋丞相文天祥登沙丘观帝,他们的心境是一致的。

-

南宋末年忠臣文天祥路过驻军于此(景炎三年,1278年),住僧索笔,他题“南天独秀”以赠,后刻于岩西约400米尖石坪的尖石向西面壁上,今石刻字和文天祥印章,清晰可辨。相传,宋末文天祥抗元移兵路过,登古岩寺后尖山之后再次望帝(第一次望帝在五皈寺),把尖山踏平成坪,故有“尖山坪”之称。游人立于尖山坪之上,凭吊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忠义气节,眺望南海之万千气象,自会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情、旷远的心思。

潮南电视台报导“南天独秀”

据说,文天祥曾在此驻兵,有一日巡视驻师营地时,见身边青山绿水、苍松翠柏,风光无限,又想起元兵入侵中原,大好河山仅剩南天一片净土,于是文天祥取笔疾书“南天独秀”四字,寄托他丹心扶国,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后来,华岩古寺的高僧就把文公的墨迹阴刻于尖石坪西边的一面,流传后世。

何野云在石穴洞天隐居时书写对联,后刻于柱石的记载

*

据乡民相传和柱石可知,陈友谅死后第四年左右何野云来到华古岩“石穴洞天”隐居。华古岩人文八景之一的石穴洞天记载,“友谅......,与明太祖战,中流矢死,凡四年,何野云逃亡粤东,辗转至华古岩隐居”。这句话是古文,其中的“凡四年”,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大概4年, “凡”是年头的概数。

*

元末明初(1368年)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留足岩中,在这里,何野云听闻95年前文天祥登古岩寺后尖山之后再次望帝并留有题词“南天独秀”四个字。何野云也登上尖石坪,缅怀旧主陈友谅。何野云随后增建了内山门,并题写“山势突兀名华古,胜迹永留南山上”的诗句。文丞相和何野云,两人当时的处境都是无限悲婉凄恻,都是一臣不事二主。何野云对宋相文天祥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和共鸣,惺惺相惜,两人都是壮志不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何野云在华古岩亦效法文丞相,留了题词。

两人的题词中,文丞相用“南天”指代华古岩所在地“南山”,何野云留的诗中亦有“南山”。因为华古岩位于潮汕的南山东麓。文丞相用“独秀”两个字,赞美南山的风光无限,而何野云用“山势突兀”也赞美南山山峦的奇美。两人的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何野云对文天祥惺惺相惜,再一次表现出了一臣不事二主的品格。

潮南电视台报导

潮南电视台报导

-

何野云墓,是根据何野云临终前的嘱咐安葬的。墓碑上的题字,也是何野云授意的。现在的何僊陵里,何野云墓的墓碑,是古时流存下来的。墓碑上刻的是:“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让人奇怪的是,何野云在潮做风水师,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3年),并且终老于洪武25年,都是明朝时代。为什么墓碑上刻的是“元”朝呢?《凤港卢氏族谱》对此也有记载:““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一般潮汕的墓碑,不会打“元”朝的,因为“元”是外族,元朝时潮汕墓碑是打“宋”朝。墓碑宁愿打“元”朝而不打“明”朝,这是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的再次体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墓碑为文物保护单位,不是现代杜撰的新墓碑,即照片中间发黄的那块为古碑留存至今。

临终之时,何野云还留诗一首,说明了他的来历:

我本汉室一丈夫,

鏖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这首遗诗,何野云自称汉室一丈夫,而汉室就是陈友谅的陈汉政权。鄱阳湖一战失去首领陈友谅后,隐姓埋名来到潮汕 。

-

何野云是一位至情至性之人,一臣不事二主的人。

杨仕崇公和何野云曾经同在陈友谅陈汉政权共事,是何野云真实身份的人证。五皈寺和华古岩的事迹,从时间上证明,符合陈友谅兵败后的时间。何僊陵的古墓碑,刻寓意元朝的“元”字,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还有《潮阳县志》,《凤港族谱》,《张氏族谱》等等官方和非官方文献,还有自古以来潮汕各地的无数传说,还有何野云自己写的遗诗,无数证据都证实了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事实。

而认祖宗者罗织的那些文献,只能证明历史上曾经有何野云这个人。并不能直接证明就是他们的祖宗。同名同姓者历史上有无数人。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对于两地为何会出现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在充分尊重粤赣两地人文历史的前提下,两地何野云的由来或许是这样的(仅供参考):1363年陈友谅兵败后,军师化名何野云逃亡潮汕,从事风水,名扬潮汕,1393年虱母仙何野云仙逝。20年后,1413年江西何德宏经过朱棣赐祠后,打算在民间从业,听闻潮汕有个同姓的风水师技艺高超深得人敬仰,故他开始借用“何野云”做艺名从业(古人喜欢借名)。这也许更好解释了两地争论不休的两个时代的何野云问题了,也更符合逻辑。

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行业,会有不少同名同姓的人,下面图例举部分当代同名同姓的明星。网络搜索,会发现娱乐圈同名同姓的很多。而如果时间范围扩展到不同时代,同名同姓的人会更多。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