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千年学府”岳麓书院8副经典对联欣赏,大开眼界
对联-“千年学府”岳麓书院8副经典对联欣赏,大开眼界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公元976年,至今已有长达千年的历史。作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不仅培育了无数英才,更留下了众多经典对联。这些对联不仅书法精美,而且寓意深远,让人大开眼界。以下精选了岳麓书院的8副经典对联,让我们一同领略其文化魅力。
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这幅对联是岳麓书院最著名的对联之一,由清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和贡生张中阶吟就。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则出自《论语·泰伯》。全联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楚地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汇聚。这幅对联不仅展现了岳麓书院在人才培育上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楚地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治无古今,育才是急;学有因革,通变为雄
这幅对联位于岳麓书院大门两壁,由清代学者所撰。上联强调治理国家的急迫任务是培养人才,切不可忽视世界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讲学传统;下联则指出治学要掌握传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把握如何变化才是英雄人物。这幅对联不仅体现了岳麓书院在治学上的严谨态度,也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这幅对联位于岳麓书院二门上,由清末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所拟。上联语出《尚书·尧典》,下联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对联的大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这幅对联不仅描绘了岳麓书院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其作为文化名山的重要地位。
四、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这幅对联位于岳麓书院二门过厅,由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撰。上联意指岳麓书院藏龙卧虎,是文教兴盛之地;下联则表达了岳麓书院在学术上尊崇邹鲁之学,注重礼义之道。这幅对联不仅展现了岳麓书院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也体现了其学术传统和人文精神。
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这幅对联位于岳麓书院讲堂内,典出《论语》和韩愈的《进学解》。上联强调做事情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善于使用工具;下联则指出一个人若要学业精通,必须勤奋努力,力戒懒惰。这幅对联不仅是对岳麓书院学子勤奋好学的鞭策,也是对古代读书人治学态度的深刻总结。
六、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这幅对联位于湘水校经堂门口,由清代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左宗棠所撰。上联意指各种学派在岳麓书院融合交汇,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下联则赞美了岳麓山秀美无比,耸峙在三湘大地上,历史上的圣贤学者都到此讲学研习,使岳麓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这幅对联不仅展现了岳麓书院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对岳麓山的赞美之情。
七、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这幅对联也是位于岳麓书院讲堂内的一副对联,是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强调个人要审察是非,下联则指出毁誉要听之于人。这幅对联不仅体现了岳麓书院学子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自律精神,也展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八、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这幅对联位于岳麓书院时务轩内,由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所撰。上联典出“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联语出《三国志》。全联在于劝诫人们在天下危乱之际,应该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切不可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虚度一生。这幅对联不仅体现了岳麓书院学子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方面的担当精神,也展现了其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岳麓书院的这8副经典对联不仅书法精美、寓意深远,而且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它们不仅展现了岳麓书院在人才培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深厚底蕴,也体现了古代读书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自律精神和担当精神。这些对联不仅是岳麓书院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