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话说文学中的人物”的对联?

仁义宋江行及时雨,勇猛李奎抖黑旋风。

肝胆相照

佚名题河北赵州桥联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 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佚名题河北赵州桥联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佚名题河北赵州桥联

作品出处: 中国楹联鉴赏辞典

文学类别: 楹联

创作题材:风景名胜

作品原文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题材背景

这座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作品鉴赏

这则联语写得很美,富有诗情画意。它有四大特点: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时,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3、大拱由2S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每道拱圈都能独

立支撑上面的重员,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4、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台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知道了这些特点,我们也就知道了桥本身所具备的美,知道了联语表现的美是桥本身的美的诗化、形象化。

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比、兴二法是中国诗歌形象化的传统手法。这则联语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诗中的一联,上下联分别是类似电影中的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又分别用“比”使之形象化。上联截取的是桥下的画面,用“碧玉环”比喻桥拱及其映十碧波中的倒影。这时,桥拱与倒影就恰似一个品莹剔透的玉环了。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生动的。水从这环中流过,又使这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了。这是一种秀美。下联截取的是桥上的画面,用“苍龙背”比喻宽阔的桥面,也比喻凌空飞架的桥身,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壮美和古朴美。人在这龙背上行走,不仅使之成为一个活动的画面,更是赞颂造桥人的聪明才智和这座侨一千多年来给人们提供的便利。上下两联的两个画而合起来,又构成一个赵州桥的全景式画面:人在桥上走,如履平地,水在拱下流,倒影如碧。美哉,赵州桥!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出处:

解释及故事:一年腊月,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年),从老家山东移居到浙江绍兴安家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春之乐,王羲之情兴大发,挥写了一副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王羲之叫儿子贴于门口,不料贴出后不久,就被人悄悄揭走了。之后他又写了一副对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谁知此联又被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临至除夕,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他再写一副。王羲之略沩一沉思,嘲笑着取过文房四宝,又捻笔写了一副,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果然再没有人敢揭到自家门口去贴期。

初一凌晨,幽默的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于是就变成了下面这副对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对联:

(一)

品国学涵养正气

读经典润泽人生

(二)

品国学涵养正气

习西文开阔眼界

学以致用

(三)

品国学涵养正气

读历史谱绘华章

融会贯通

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春节时门户悬挂“挑符”的习俗继续沿袭到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里便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便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庭、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又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为“楹联”。据有关资料,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

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在年三十那天传了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夜之间,由宫庭豪门到普通百姓家都有了春联。自些春节贴春联成了习俗。在对联的发展史上,朱元璋这位封建皇帝功不可没。

到了清代的乾康盛世,对联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是名流云集,高手不穷。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