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有关史可法的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有关史可法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颂咏史可法对联集锦谁知道有一副隐意为“史可法忠,洪承畴反”的对联是什么运用史可法和左光斗写一副对联怎么用对联描写蒲松龄,范仲淹,岳飞,史可法,杜甫“数点梅花亡国恨,二朋分明故臣心“这组对联与何人有关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草归塞草茵 树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的对联及墓联大全

意思是:飘零的点点梅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前朝遗老的心就像这残月一样残缺。

出自:张尔荩撰写的对联。写的是明朝大忠臣史可法,贴在史可法墓前的七言楹联。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扩展资料:

史可法志决身歼事迹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二十四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不知下落,一年后,其义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史可法殉国后,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史可法

江北孤城指扬州(史可法守扬州),葬衣冠因为史可法只有衣冠冢,葬在梅岭

直译:飘零的点点梅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前朝遗老的心就像这残月一样残缺。

这联的激发了无数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此联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言简意赅的内容,使海内外佳宾赫然领略到史可法“吾誓与城为殉”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

扩展资料:

史可法的成就:

政治

参见:南明、朱由崧

史可法初期并不赞成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但是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为了顾全大局,延续大明皇统史可法被迫同意四镇拥立的福王登基称帝。

军事

参见:扬州之战

外交

参见:联虏平寇

崇祯帝死后,其堂兄在南京建立弘光朝,于是,一时间,中华大地上有三股势力:清军、南明朝、农民起义军。这时候,南明虽然仍占据半壁江山,但是朝中上下人心思变,士气低下,战斗力堪忧。于是就有人想起了“借虏平寇”的招数。

吴三桂已经投降清军,南明方面消息闭塞,对于吴三桂的立场问题一直认识的模糊不清,甚至对于吴三桂带清军入关的引狼入室行为认为是一大快事,可以借清军之力灭“流寇”。于是几番联络之后,南明与清军建立了联系。

有鉴于此,清军在之后的华北地方剿灭农民军的同时,其政治宣传往往与“为明复仇”相结合,这就让一部分华北的明朝遗民分不清真假,南明方面还在为自己想出坐山观虎斗高招而暗自庆幸,清军就暴露出真面目,清朝统一中国——不仅平寇,捎带手把南明一起平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可法纪念馆?百度百科-史可法

不顾头颅钦气节;

最宜冰雪赏梅花。

——钟华一先生题史可法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洪承畴门生贺洪承畴60岁寿诞撰联颂咏史可法、嘲讽洪承畴

(明末大臣洪承畴,素以忠节自命,曾新撰一联,挂在厅堂:“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失节。有人在他那副对联的末尾,分别加了“矣”、“乎”二字,使对联成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以此嘲讽洪承畴的投降变节行为。洪承畴六十岁生日时,他的一个门生披麻而来,献上此副对联。上联嵌着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名字,称赞史可法名垂史册,足可效法;下联“成仇”,谐音“承畴”,是直接讽剌洪承畴恩将仇报,降清卖国的可耻行为。洪承畴打开一看,立刻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时颂扬史可法、讽斥洪承畴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皆可法,史可法;

父成丑、子成丑,父子同成丑,洪成丑。

——佚名撰颂扬史可法、嘲讽洪承畴

(下联“成丑”,谐音洪“承畴”。)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黄道周的对子

谐音、嵌字联。

“终”谐音“忠”,“成仇”谐音“承畴”。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三个字连起来就是“史终可法,洪反成仇”。也就是说“史可法忠,洪承畴反”。同时也表明史可法终究是可以学习的,不像洪承畴这样不能报国反成仇。

注:史可法,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在扬州领导军民抗清,以身殉国。

注:洪承畴,早期降清官员中职位最高名气最大的,在松山被俘投降后,崇祯皇帝以为他死了,曾下令为他建昭忠祠。

上联:运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联:采取郑板桥回上高楼

上联:运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联:采取郑板桥入天台山

上联:运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联:优化郑板桥水上独行

上联:运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联:优化郑板桥水上高山

上联:运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联:采取郑板桥水上华山

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飞: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史可法:

数点梅花亡国恨

三分明月故臣心

杜甫: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以上皆为成联,非原创。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是河南开封人,是南明时期一位了不起的汉民族英雄,公元1644年明朝政权垮塌,明朝的陪都南京快速反应,建立了弘光政权,但是因为内部党争以致上下不团结,建立不到一年即被清军剿灭,史可法当时是在扬州督师,在扬州百姓的支持下,积极抗清,豫亲王多铎围城,并劝降史可法,遭到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调来红衣大炮猛轰扬州城,扬州城被轰塌一角,清军蜂拥而入,史可法和扬州军民与清军展开巷战,寡不敌众,被俘,多铎爱惜史可法忠臣,数次劝降,史可法都没有答应,随后被杀害,多铎这个刽子手为了报复扬州百姓的抵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最后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由于无法找到史可法的遗体,逐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在明朝形势急剧恶化的时候,扬州军民殊死抗争,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他们都是保卫祖国,捍卫民族文化的英雄。史公以及扬州全城不屈的百姓将永受后世的拜谒和纪念。

1.两句分别说的是忠臣:苏武和史可法

2.“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出自温庭筠的《苏武庙》

释义:云边看不见飞雁的踪迹只有胡天的明月可以看得见,(苏武)从陇上牧羊回来,笼照在塞上烽烟中。

2.“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为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是明朝大忠臣扬州史可法衣冠冢前的对联。

联里用二分明月指代扬州,也暗指当时的明王朝失掉了半壁河山。也指不是圆月,而是半月,残月

全联释义:残落的梅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明朝老臣(史可法)的心也如同残月一样。

公去社已屋;

我来梅正花。

——清·彭玉麟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天地有正气;

园林无俗情。

——江人镜集句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一代兴亡关气数;

千秋庙貌傍江山。

——谢蕴山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梅花下在衣冠葬;

席帽时知社稷臣。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数占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清·张尔荩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生来自有文信国;

死而后己武乡侯。

——严问樵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死含瑶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万古香。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郭老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

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贺敬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

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

——清·俞樾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

一抔黄土,还留胜国衣冠。

——黄文涵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风雪江天,吊古剩一轮明月;

衣冠邱垅,招魂有万古梅花。

——欧阳述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臣之局,过墓兴哀。

——清·蒋士铨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

与文山并烈,曰取义,曰成仁。

——陈榕门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清·蒋士铨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时局类残植,杨柳城边悬落日;

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朱武章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我就是史督师,百世如闻狮子吼;

更莫上梅花岭,千秋自有姓名香。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

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吴清卿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家国两封书,壮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

衣冠一抔土,增溧阳五十世俎豆之光。

——史朴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七十日结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一死报朝廷,求高帝列皇,鉴亡国孤臣恨事;

三忠扶天纪,与蕺山漳浦,为有明结局完人。

——程仪洛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残局泣孤忠,读奏章终篇,犹见行间含血泪;

溯源同一脉,幸梅花无恙,又从乱后拜忠灵。

——史杰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繁华成绮梦,怅望淮左名都,十里春风吹荠麦;

冷艳入梅花,想见孤臣俊杰,一抔黄土掩衣冠。

——朱祖延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幸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

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姚煜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公祠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