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才子上联 拔开草丛泉眼现,流水汨汨不断,寡妇从容对答,才子羞愧离去

原标题:才子上联:拔开草丛泉眼现,流水汨汨不断,寡妇从容对答,才子羞愧离去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时常会是十分低调的,所谓的“才美不外现”便是如此。然而也总有一些自视甚高之人,总以为自己有几分才学被便高人一等,视所有人为废物,便也常常闹笑话。

有一位才子自恃才华甚高,于是便看不起一位寡妇,用对联调戏她,他道:拔开草丛全眼线流水汨汨不断。寡妇对答如流,而最终才子羞愧离去。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磅礴的长江黄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自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世界所瞩目。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是世界艺术文化的瑰宝,许多的中华文化都被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

古代中国曾经在世界上强盛一时,唐朝之时万国来华的盛大景象依旧被记录在册,尽管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无数的欺辱,中华民族曾经濒临灭绝。

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在绝境中昂起头来,重新创造希望,在压迫中顶着无数的压力重新站立起来,才成就了如今的中华民族。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是如今世界上唯一尚存的,尚未被外来文化所充斥,因此中华文化是极具优越性的,这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所在。而中华文化之所以长存至今,其缘由便是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独树一帜。

而中华文化内涵之丰富,历史之悠久,其涉及范围之广泛,也令世界无比震惊。中华文化包括许多古老的节日对联、俗语、各类文学著作,阴阳五行学说等各类各类古老的理论知识。而本篇文章也正是叙述一个关于对联的故事。

秀才遇寡妇,羞愧难当

明朝万历年间,有位姓李的秀才,虽家境富裕,父母着重培养他的才学,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凭借才华进入朝廷为官。然而读书多年,他也依旧并无半点成就,但他自认为自己才学甚高,惊才绝艳,实则其自身并无半分才学,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身为一个读书人,他既无半分才学,又无儒雅之相,更没有文人的傲骨。他经常流连于烟花场所,与一些和他一样喜欢卖弄才学的人一起吟诗作对。

而经常出入烟花场所的他也是一个好色之徒,见到美女,总是想要上前调戏一番,哪怕是此女已嫁做他人妇,他也依旧丝毫不顾及别人的名声。

一次,他与往常一般无所事事的流连在街头,见到一寡妇长相十分俏丽,身材玲珑有致,他便被这个妇人深深的迷住了,心中便起了歹念,想要调戏她一番。于是他便上前对着妇人和众人说道:“若是今日何人能答上我的对子,我便赏他纹银百两。”

妇人深知此人是好色之徒,想要在此调戏她罢了,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若是不搭理他,他家中家财万贯,想来必定招来飞来横祸,万般无奈之下便只能与他对对子了。

兴致正浓的秀才并不知妇人心中所想,他两眼一眯便想起了一幅十分轻薄的对子,他道:拨开草丛泉眼现,流水汩汩不断。

他言语一出,众人哗然。此对子原本就十分直白,纵使是不识几个大字的平民百姓也听得出来这个对子的意思。这不是青天白日的变调戏妇女吗?如此,王法何在?天理何在?众人敢怒不敢言。

当事人寡妇便也气得脸色铁青,似要将秀才撕碎。而这位寡妇也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般目不识丁,相反她的才学甚至在秀才之上。于是她对答:揽去树叶青峰出,山峰绵绵不绝。拔开与揽去两词皆为动词,相互对仗。泉眼现对青峰出,流水对山峰,汨汨不断对绵绵不绝。

有如此才学,想必这位妇人便也是来头不小啊。而寡妇一对上之后,秀才便深觉羞愧,于是便灰溜溜地离去,在离去之前还依诺赏妇人100文钱。而此事也成为当地的一个家喻户晓的笑话,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对联的由来及其发展

传说,后蜀国君孟昶有一天与群臣对饮之时,突然想到一个与群臣作乐的方式,那便是将对句写在桃符上,大家一起比较谁更具备才学,因此对联又称桃符。自此,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对联便诞生了。

对联产生之后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为对对子也是最能表示一个人的才学如何。成功对上对子之后,众人望向他的眼神都是充满了崇拜,极能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于是对联便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在民间盛传的同时在朝堂之上也成为官场中人互相讽刺的工具。

传言诸葛亮与周瑜便是在朝堂之上用对联互相讽刺。周瑜讽刺诸葛亮娶了黄月英这样丑陋的女子为妻,还与她有了子女,而诸葛亮则讽刺周瑜的妻子小乔。

众所周知,周瑜最是宠妻,诸葛亮公然讽刺小乔,引起了周瑜的震怒,盛怒之下的周瑜曾一度想要斩杀诸葛亮,但被部下阻止了。由此可见,对联可谓是早已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千年来一直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

自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而来的中华文化,经过5000年的发展,早已成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而如今许多中国人都崇洋媚外,总觉得国外的事物比中国的好上千百倍,此等忘本行为理应受到谴责。

无论何时,我们应当记住,中华民族哪怕经历过同时面对几座大山的压力也都从未被打垮中华文化,曾经被外族文化侵略过,但却从未被灭亡过。

而我们的中华文化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糟粕之处,依旧清晰可见,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之时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方可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必须担当的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