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学案一等奖
马新意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的描写来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情劫》、《高兴》、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2、了解背景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后来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自感幼稚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3、文学常识
托物言志法,就是指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种外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可达到举浅近事物表达深远的思想感情,写寻常之物表达重大主题的目的。我们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矜持()摇撼()恍然()赤裸()
忏悔()欲绽()猥琐()幼稚()
服侍()淅淅沥沥()马嵬坡()拱()
(2)解释下列词语,并积累下来。
伫立:
矜持:
孱头:
忏悔:
猥琐:
赤裸:
垂垂暮老: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奶奶为什么让我们每个人都“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
(2)“我”为什么要把桃核埋起来?
(3)为什么“我”把小桃树叫做“我的梦的精灵”?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以此作结有什么含义?
3、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了,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
一、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2、作者要给他的“小桃树写点文章”,纵观全文,你认为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
4、说一说,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5、状物的散文,往往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可谓物中有情、物中有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小桃树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的。
【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wǎnxī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房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萧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xiǎng。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dì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1、依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wǎnxī()分xiǎng()叶dì()
2、因为什么人们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3、梧桐是怎样变秃的,它经受了怎样的挫折?
4、秃梧桐如何对待挫折?它的求生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学习建议]:先从文中找答案,如果文中没有,再自己去概括。
二、写作提升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它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选择身边我们熟悉的景或物,抓住特征来表达你的情感或志向。(150字左右)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亘古(gèng)嫉妒(jí)环谒(yè)憎恶(zēng)
B.炽痛(chì)默契(qì)祈祷(qǐ)脑髓(suǐ)
C.哽咽(yè)蝉蜕(tuì)可汗(hán)污秽(huì)
D.确凿(záo)气氛(fèn)泥泞(nìng)讪笑(s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菜畦狂斓臃肿人迹罕至B.叮嘱逼狭丑陋来势汹汹
C.阻仰崎岖屏嶂荒草萋萋D.澎湃怪诞谰语一泄万里
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 盛煜辉
在重重压力之下,终于完成了和肖老师的同课异构。经过一个礼拜的冥思苦想,在肖特的点拨之后豁然开朗,获益匪浅。
在今天的培训中,最让我触动的,就是肖老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真实学习的引领。他以“你读了这篇文章后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学情。学生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娓娓道来,读出了“对小桃树的怀念”,读出了“小桃树和‘我’的关系”,读出了“小桃树和‘我’的关系,‘我们’之间共同的经历”,读出了“‘我’对奶奶的情感”,读出了“我的‘童心’”……
听到此处,我不禁心里一惊——学生如此丰富又深刻的初读体验已经呈现出来了,那还需要我们老师教什么呢?这让我回想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看似“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慢慢领会文章的深层大意,殊不知,这些所要教授的知识早已是学生的“囊中之物”,于他们而言,我们的教学无非是再炒一碗冷饭。
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肖老师通过文章旁边的几处批注充分把握了这篇文章为“自读课文”的特点,也巧妙地设计了这堂课的主问题——在批注边上的第四自然段,哪几个词语写了小桃树的没出息?
学生阅读文本,充分思考,有同学回答:“它长得很委屈。委屈这一个词写出了它的没出息。”肖老师马上抓住学生的回答,提问学生:“长得很委屈是说它长得怎么样?”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桃树委屈的样子。既而肖老师做了总结性的评价——陌生化词语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有同学也回答道:“瘦瘦的,黄黄的,也表现出它的委屈。”肖老师说:“这几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答道:“让我想起了人面黄肌瘦的样子,‘黄黄的’,是把小桃树当作人来写了。”肖老师又做了总结性的评价:“生活经验有助于写作。”
肖老师充分细致地关注了文本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譬如:“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这一处,肖老师将“拱”字换成了“长”字,让学生细品。学生马上联想到这两个词的区别——“拱”意味着上面有许多覆盖物,它需要费尽气力才能生长出来,能够体现出小桃树生长的“不容易”“没出息”。而“长”这一字是很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没有“拱”这一字的表达效果。
《一棵小桃树》教学思考(2017.4.13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我也设计了一个类似的问题:“这是一个棵怎么样的小桃树?”来引发学生对小桃树形象的思考。但这个问题太泛,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回答得很“全面”,而只是知其然并没有知其所以然。散文教学必须关注语言,而我却急切地期待他们回答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没有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来促发他们对文章语言文本本身的思考和感受。在这一点上,肖老师的示范给予我太多的引导,也冲击了我固有的教学思维。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对语言文字本身有强烈的敏感度。”最让我佩服和惊叹的教学点在肖老师的一个换词活动中——“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对这一句话,肖老师把“说”这一字换成了“笑话”一词,非常符合语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日常的课堂中,我也非常喜欢利用“换词”这一种教学形式。但相较于肖老师的“换词”方式,我明显感觉到我的“换词”是为换而换——故意找出替换一些不如原文的词语来让学生比较思考。其实,这样的方式不过是让学生来“配合”的教学,而非真正地沉入文本,进行真正有价值的思考。
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于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接。今天,我的教学中从小桃树的形象赏析到作者的情感探究是非常生硬的。而肖老师通过这样一句话“众人皆说小桃树没出息,‘我’是否用‘没出息’来形容它?我是怎么样形容它的?”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作者情感的探析。
“为什么文章要写这棵小桃树?”这个问题看似在学生初读体验时已经解决了,但肖老师通过对“小桃树”的经历和对“我”的经历的品析中不仅启发学生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思考,更引发学生对明暗两条线索和“托物言志”手法的介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相关。”肖老师的教学也解开了我一直的疑惑——原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辅相成!
肖老师引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自然地提问学生:“如果只用一个字去写这篇文章,你会用哪一个字?”学生们不仅积极踊跃地说出了一个个令人惊喜的答案,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堂课对他们思维的激荡和他们对思考的自觉追求,这是课堂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真正的学习之所在。
在评课环节中,肖老师对我课堂的改进建议也让我醍醐灌顶——将最后一个问题:“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是吗?”作为教学的主问题,通过引发学生对“你”指谁的探究串起整堂课。听完后,我恍然大悟,恨不得马上修改实践之。真不得不叹服:“大师果然是大师!”
一石激起千层浪。肖老师不仅带来了一堂令人惊叹的好课,更是带来了无数令人省悟的教学理念、思维和心得。譬如,肖老师的“备课八思”启发我们在文本素读之时收获灵感:
(1)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点);
(2)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和主旨);
(3)文章为什么而写(写作动机和背景);
(4)怎样写出(语言和手法)
(5)最能体现语言特点、手法特点的关键段落在何处(教学聚焦);
(6)编者为何将它放在这个单元(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
(7)今年教读这篇文章最大意义是什么?(社会价值);
(8)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是什么?读不懂的是什么?(学情预判)。
语文教学设计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有章可循。这一条条规则的背后是我们教师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敏感,对文章写作的准确把握,最重要的,是眼里有学生——对学生学情的尊重。一切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也最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懂了?只有真正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肖老师也说:“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懂得学生的心思,真正关注学生的存在,才能有真正的好课。
肖老师的“教学五点”同样让人大饱耳福。
(1)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老实”,即学生要贴近语文教学的规律,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问题。那什么是语文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叙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俗来说,就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阅读文章的能力,学会写作的能力和学会说话的能力。
(2)扎扎实实教语文。扎扎实实就要求每一个语文老师对语言文字有很强的敏感度,在字里行间找到教学的“抓手”,展开教学。肖老师举了《孔乙己》中的一句话:“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通过对“内”“外”二字的品读分析揭示了文章的深刻意涵。这个抓手的确高明!
(3)真真切切。肖老师提出了三句话:“教真语文。真教语文。真教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初读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启发他们真正思考,在语文知识获得上发生改变。
(4)深深浅浅。语文教学的“深入浅出”,直指它的课堂氛围,应该是简单、有效而大气的。它需要我们贴着学生去教,不为求深而故意深层展开教学,掌握好自己的解读深度从而正确选择教学的度。
(5)灵动灵活。教师的课堂语言、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选择的主问题都应该是生动鲜活的,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而不应该是按部就班,杂糅混乱的。
肖老师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深深打动了我。他的这一堂好课,这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素以为绚兮。肖老师不用幻灯、不用图片、不用音乐,用一支粉笔、一次次对话、一次次朗读为我们简单而大气地呈现出课堂的无限精彩。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一答,实则也蓄满了他对课堂的无限心血和热爱!
【课题】《带上她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说,标注好词好句,可以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科幻小说的悬念性和可读性,并且了解对比这种写作手法。
4.引导学生珍视世界的一切美好。
【课堂流程】
一、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点缀()漫步()迟钝()蒙眬()
闲暇()凸现()拍摄()蔚蓝()
合拢()吟唱()鞠躬()挑剔()
岩浆()地幔()虚拟()吝啬()
不期而至()心有灵犀()天涯海角()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④保守,保住使不失去;过分爱惜己之财物,当用而不用。()
⑤形容气势雄伟。()
⑥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
3.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山西阳泉人,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鲸歌》,1999年首次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最重要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更是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2015年8月,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10月,刘慈欣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中被授予特级勋章。2016年3月,刘慈欣当选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4.小说特色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刘慈欣擅长把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顺着自己的好奇心,去追寻小说的故事情节。
1.读完了小说,你被什么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二)深层探究
1.我带上她的眼睛,去感受了哪些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狄德罗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只是“各有不同”,并非“截然对立”,而在所谓“严肃剧”中,“情景”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对比来实现的。那么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是如何实现人物之间的对比的呢?
3.这样一篇科幻小说,在无情冷酷的高科技探索背景下,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神经,引人深思。那作者写这篇小说,旨在表达什么主题呢?
(三)语言品析
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示例:
1.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2.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三、当堂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 迟钝() lǒng()罩忙lù()chá()觉
闲xiá()wèi()蓝岩浆()合拢()天yá()海角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
B.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是以前录下来的。
C.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
D.虽然又是一句轻柔的祝福,却是我的心语;虽然见面只是微微一点头,却满含浓浓情意;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貌合神离。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B.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他还能通过采集戴着他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C.“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D.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他都不会再远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D.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目标达成: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流程:
1、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描绘自然风光的佳句,请按要求写出你最喜欢或熟悉的句子。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2、在下列词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白首方悔读书迟
竹直心虚乃吾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城山色半城湖
黑发不知勤学早水性淡泊是我师
3、有人把老师作过很多比喻,如“把老师比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把老师比作小草,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你把老师比作什么呢?说说理由。
我把老师比作,因为它。
我把老师比作,因为它。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①-②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①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30英里B、60英里C、80英里D、100英里
②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A、饱览美景B、不要超车C、驾车慢行D、热爱生命
5、××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
A、恭候莅临B、望准时出席C、敬请届时指导D、欢迎大家光临
6、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A、信的内容B、写信人的谦称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语
7、“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A、黄河B、淮河C、长江D、汾河
8、有位美国老年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9、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B、131岁C、141岁D、151
10、“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A、诗歌B、音乐C、小说D、散文
11、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能有如此众多的“粉丝”,是代表了亿万观众的一种心愿》
①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⑴⑵
②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
12、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按照提
示完成①—②题。(2分)
①、表弟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ā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xiān)为人知的暴行……”小金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读,‘鲜’应该读。”(填上正确的读音)
②、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应改为(某手机专卖店)应改为
13、学校以“唤起每一位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主题征集爱护绿地的宣传广告语,下列应征的广告语中,与征集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A、小草正在成长,需要我们的爱。B、我的美丽来自你的呵护。
C、手下留情,足下留青。D、严禁践踏草坪。
14、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15、“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2)、学校菊园文学社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部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40字)
编写者:郭爱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泊秦淮》《贾生》,有感情地诵读且能准确默写这两首诗。
2、赏析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了解背景
《泊秦淮》: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贾生》: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自主学习】
1、朗读这两首诗,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
⑴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月笼沙()无伦()可怜()
⑵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
③贾生才调更无伦无伦: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怜:
⑤不问苍生问鬼神苍生:
2、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⑴《泊秦淮》的作者是,字,号,唐代文学家,人称“”,以别于“”。与并称“”。
⑵《贾生》的作者是,字,号,是晚唐著名诗人。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泊秦淮》。
⑴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字的妙处。
⑵“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写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⑶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2、小组合作,探究《贾生》。
⑴“可怜夜半虚前席”一句中“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贾生》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拓展提升】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过华清宫
李约(唐)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当堂检测】
1、诗句默写。
⑴,夜泊秦淮近酒家。
⑵宣室求贤访逐臣,。
⑶《泊秦淮》中借古喻今,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子是,
。
⑷《贾生》一诗中托古讽今的句子是,。
《泊秦淮》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3、“虚前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结合注解,能解释每句诗的意思。3、品味诗中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4、能准确默写这两首诗。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诗歌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人称“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赵师秀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
2、了解背景
《过松源漆公店》: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约客》;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的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
【自主学习】
1、朗读这两首诗,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
⑴给加点字注音。
赚得()政入()
⑵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得:
②一山放出一山拦放出:
③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花:
2、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⑴《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作者是,世称先生,南宋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
⑵《约客》的作者是,字,号,南宋诗人。
【合作探究】
1、研读《过松源漆公店》。
⑴“一山放出一山拦”一句中“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⑵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研读《约客》。
(1)这首诗的的第1、2句烘托了什么氛围?
(2)“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拓展提升】
1、朗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联系自我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即事
叶采(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闲坐小窗”与“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析。
【当堂检测】
1、诗句默写
⑴莫言下岭便无难,。
⑵黄梅时节家家雨,。
⑶《过松源漆公店》一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⑷《约客》这首诗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情态的句子是:,。
2、“赚得行人空喜欢”一句,有的版本写成“赚得行人错喜欢”,“空”与“错”哪个字用得更好?请说明理由。
3、《约客》一诗中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4、对《约客》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一棵小桃树。
二、资料助读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忏悔(chàn)哆嗦(duōsuō)矜持(jīn)马嵬坡(wěi)孱头(càn)
恍然(huǎng)猥琐(wěisuǒ)颤抖(chàn)一摞(luò)
2.生词注解
孱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垂垂,渐渐。暮,(时间)将尽,晚。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诗经?桃夭》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哆嗦:因受外界的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
矜持:○1庄重;严肃。○2拘谨;拘束。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宏伟,声势浩大。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小桃树
2.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小桃树的经历的?
先写眼前情景(第1-2段)
接着回忆过去(第3—8段)
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第9—10段)
全文依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1.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
———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3.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自由发言)
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等。
(三)思考“奶奶”在文中的作用
1.除了“我”和“小桃树”,课文还写了谁?
奶奶。
2.“奶奶”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①“吃吧,这是‘仙桃’,吃了以后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由于奶奶的话,“我”把桃核埋在院子里,种下我的梦。奶奶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他们嫌那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保护着它,给它浇水。(由于奶奶的照顾,寄托“我”梦想的小桃树才能存活下来。)
(四)走进语言
1.作者多次写道“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得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2.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想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3.第6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
4.“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个黄昏坐在窗前看他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的人生经历。他寄情于物,表达了自己要不屈不挠,执著追求幸福人生的思想情感。
马新意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的描写来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情劫》、《高兴》、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2、了解背景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后来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自感幼稚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3、文学常识
托物言志法,就是指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种外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可达到举浅近事物表达深远的思想感情,写寻常之物表达重大主题的目的。我们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矜持()摇撼()恍然()赤裸()
忏悔()欲绽()猥琐()幼稚()
服侍()淅淅沥沥()马嵬坡()拱()
(2)解释下列词语,并积累下来。
伫立:
矜持:
孱头:
忏悔:
猥琐:
赤裸:
垂垂暮老: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奶奶为什么让我们每个人都“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
(2)“我”为什么要把桃核埋起来?
(3)为什么“我”把小桃树叫做“我的梦的精灵”?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以此作结有什么含义?
3、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了,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
一、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2、作者要给他的“小桃树写点文章”,纵观全文,你认为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
4、说一说,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5、状物的散文,往往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可谓物中有情、物中有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小桃树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的。
【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wǎnxī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房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萧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xiǎng。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dì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1、依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wǎnxī()分xiǎng()叶dì()
2、因为什么人们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3、梧桐是怎样变秃的,它经受了怎样的挫折?
4、秃梧桐如何对待挫折?它的求生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学习建议]:先从文中找答案,如果文中没有,再自己去概括。
二、写作提升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它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选择身边我们熟悉的景或物,抓住特征来表达你的情感或志向。(150字左右)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亘古(gèng)嫉妒(jí)环谒(yè)憎恶(zēng)
B.炽痛(chì)默契(qì)祈祷(qǐ)脑髓(suǐ)
C.哽咽(yè)蝉蜕(tuì)可汗(hán)污秽(huì)
D.确凿(záo)气氛(fèn)泥泞(nìng)讪笑(s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菜畦狂斓臃肿人迹罕至B.叮嘱逼狭丑陋来势汹汹
C.阻仰崎岖屏嶂荒草萋萋D.澎湃怪诞谰语一泄万里
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4.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给加粗字注音
矜持()摇撼()拱()服侍()淅淅沥沥()忏悔()幼稚()赤裸()猥琐()马嵬坡()
2.根据意思写词语
伫立:生灵:
孱头:矜持:
楚楚:服侍:
忏悔:恍然:
猥琐:执着:
祸不单行:
垂垂暮老:
3.作者名片及叶圣陶介绍
贾平凹,原名当代。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课堂导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二、赏析精彩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三、探究写作技巧
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
四、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课后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挑逗(tiǎo)忍俊不禁(jīn)笼罩(zhào)
B.猥琐(wěi)孱头(chàn)轰轰烈烈liè)
C.瞬息(shùn)涉足(shè)察颜观色(cá)
D.幽寂(jì)藤萝(ténɡ)仙露琼浆(jīnɡ)
2.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画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1)辉皇 迸溅 瀑布 繁密 ___________
(2)酒酿 花舱 枯愧 遗憾 ___________
(3)孱头 家接 渺小 赤裸 ___________
(4)花辨 幼稚 忏悔 矜持 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这个错误不再发生,大家召开了紧急会议。
B.观看这部抗日题材的电影,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C.那辆小汽车突然渐渐地在我们学校门口停下来。
D.我们的语文老师的家乡是湖南人。
4.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冤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①。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②。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③。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B.《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国——《铁箫人语》
C.《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陈子昂集》
D.《登飞来峰》——王安石——南宋——《王荆文公诗笺注》
6.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7.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同学开展一次以“成长”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就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名言警句伴我成长。当你骄傲时,它提醒你谦虚;当你沉沦时,它激励你奋进;当你忘形时,它告诫你冷静……请说出伴你成长最重要、最喜爱的一则名言。
我最喜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伴随成长的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烦恼愁思。
周日晚上,赵刚让爸爸在默写作业上签字。爸爸说:“很难相信你是默写的,重背一遍我再签字!”赵刚听罢生气地说:“您不相信就算了,我还不让您签了呢!”父子俩就此僵住。
你认为二人怎样说才会让对方乐于接受呢?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学校广播台开辟了以“成长”为话题的专栏。请你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成长中离不开父母的呵护,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回想成长的经历,许多的事记忆犹新,许多的人感激不尽。说说成长中你最感激的人是谁,并用你最真挚的话语向他(她)诉说你的感激之情。
我最感激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醉喜爱之情。
9.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教学目标:
1、掌握“托物言志”的特点及写法。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3、感悟“小桃树”的形象,明白“小桃树”带给我们的启示。
重、难点:“托物言志”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见助读资料)
三、学生自读课文,批注好重、难点字的读音,标好段落。在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处做上记号。
(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老师在学生可能读到的地方都用一句与“桃花”有关的诗句作结。
例如,读了第2段,老师配上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读了第8段,让人想起了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读了第9段,让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读了第10段,让人想起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读了12段,让人想起了“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读了13段,让人想起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读了最后一段,让人想起李煜的“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2)学生再读课文,在书上批注圈画相关语句,从中读出了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以“我读了 这一句,从中感受到这是一棵 的小桃树”句式回答。
四、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1.师生交流。预设: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A、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桃树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评读中引导理解“它的委屈”。(不仅仅是委屈)(生命脆弱)(想呵护)(….)
C、这棵小桃树牵动着大家的心。作者的心也和你们一样啊!所以,他用“长得很委屈”来描写这棵小芽,这里的“委屈”一词,不仅写出了小芽的样子、神态,还表达了到作者对它的情感,这就是作者炼字的功夫。来,让我们一齐品位作者的语言。
(从这个句子,我们知道了这是一棵先天不足的小桃树,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2)他们嫌那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保护它,给它浇水。(你从中知道了这是一棵怎样的桃树?——不招人喜欢、无人喜欢的树,无人欣赏——可怜的小桃树!)
(3)虽然长得弱小,可一夜之间竟开满了花呢。我每次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来。(孤独寂寞的小桃树——可怜的小桃树!)
(4)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小桃树)
小结: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长得委屈无人欣赏孤独寂寞历经磨难顽强不屈
五、走进我的内心
1.同学们,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认识了我的小桃树。在最后一段作者说:“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我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请同学们联系上文认真思考,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2.师生交流。预设:
(1)就在那俯下去的一刹那,我突然看见在树顶的高高的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海上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A、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B、引导学生抓住“竟”字体会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结合“风浪里海上的灯塔”体会小桃树给予了作者希望、信心。
过渡: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这一幕,那我就应该只是若有所思,怎么会说“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谢你?”
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对于作者而言,小桃树又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呢?
(2)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存着我的梦。
A、学生谈句子的理解。联系前文,抓住“不甘心”“我的梦”,说出我期望桃核开花,让我看见桃花,让我幸福一生。
B、引读:当我看见它发芽,看见一个春天长上两尺多高时,我十分高兴:同学们我高兴什么?接着往下读。(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的种子长的,在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所以先前认为它没出息的奶奶也会常常保护它,给它浇水。)
3、联系小桃树对我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再来说一说,我为什么感激小桃树?
当我看到一朵朵桃花随着风雨飘落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的梦,可是看到还有一个花骨朵,作者仿佛看到了希望。
六、梳理“我”的经历
1.可这还不够啊!倘若此时的我一帆风顺甚至春风得意,我又怎会在意这桃花的飘零?这孤独的花骨朵?再联系前文,看看作者又是一番怎样的境况?
2.师生交流。预设:
(1)走出了山,来到城里,……便在没法去想了。
A、“走出了山,来到城里”说明作者小时候是在山村长大的。
B、我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样大,城里的美景这样多”。“我”在山村长大,山外、城里的情景让我了解到自己就像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过渡: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结果又如何?
(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A、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
C、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奶奶去世了。唯有这样的我,看到了这样的小桃树,看到它这样的一幕,作者才会有这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才会有这无以言表的感激。这家乡的小桃树,一直激励着作者,他把那一百二十七张退稿签全贴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每天读书、写作,读书、写作。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笔耕不辍,最终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
3.提问:第6、7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这就是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志”就是“我”之“志”。《紫藤萝瀑布》中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托物言志的妙处就在于作者把“物”与“我”的共同点找到了,那就是“生命”。人观察“物”,从它的生命姿态中,找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契合点,然后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物”上,从而完成托物言志或者托物寓意。古人常用的方法,是让“物”在台前,“我”则隐于幕后。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者需要仔细揣摩“物”,再借助“知人论世法”,寻到幕后的“我”。今人则不同。许多文章“物”“我”同框。如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燕园树寻》,叶圣陶的《牵牛花》,张抗抗的《瞬息与永恒的舞蹈》,山谷的《寂寞红柳》,刘再复的《榕树,生命进行曲》,贾平凹的《落叶》《溪流》,王宗宽的《风雨中的菊花》等等。
七、总结全文:
1、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个黄昏坐在窗前看他的小桃树的情景,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的人生经历。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他寄情于物,表达了自己要不屈不挠,执著追求幸福人生的思想情感。
八、拓展延伸: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她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当你遭遇挫折而迷惘时,有没有一种植物在你心中停留?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啊,蒲公英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啊,莲花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