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学习《联律通则》(修订稿)琐谈(五)对联收尾的平仄声 俞思义
文章内容
14
发表时间:2022-03-07 14:46作者:俞思义
(五)对联收尾的平仄声
“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桂馥手书联:“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作者疏属劲草在《对联上下联末字平仄之我见》列举以下例句,说明对联中下联仄声收尾的仍然可见。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此为苏东坡对辽国使者之对。
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南来;
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
此为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千古西鸟古乐府歌有(西乌夜飞)。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墨客,启用四桨五帆,历经六滩七湾,受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载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应考三番两次,今年一定要中!(中,此处是仄声)
相传明代画家徐渭,一日邀友泛舟,渭乃朗吟如上联,众友久未能对。渭复自接之如下联。此联妙在上联为从一到十,下联则从十到一。众友鼓掌称善。
金针引动独龙行
银剪裁开双凤舞
此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士奇青年时期赠给一位裁缝同乡的对联,泰和《杨氏家俗》有记。该联十分切合裁缝职业特征,且极富想像力。“独龙行”写飞针走线似游龙戏水,足见缝纫技巧之烟熟。“双风舞”写裁剪动作之潇洒自如,既逼真又传神。据说,该裁缝将此联贴出后,全城为之轰动;该店也从此身价倍增,生意一直十分兴隆。一副妙联能引起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恐怕是杨士奇始料未及的吧。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这是林则徐出任江苏廉访使时自题于署堂的一副对联,该联虽短短八字,但掷地有声。上联用一“求”字,足见作者通达民情的要求是何等的迫切;下联用一“愿”字,可知作者接受批评的心情是何等的诚恳.对自己的要求是何等的严格。与封建社会那些愚吏贪官相比,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高风亮节!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读来令人无不肃然起敬。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阉若嘘是清代著名学者,他从小口吃,显得十分愚钝。由于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终于成了大学问家。这副自题联是阎若嘘的座右铭,作者以此勉励自己。有一件事情弄不懂,就看成是自己的大耻辱;碰到人就虚心求教,很少过轻闲的日子。这种好学精神是极为可贵的。把此联当作劝学格言来看,必会给读者以启迪。
以上所选历代名联之下联末字都为仄声。
其实,类似的例句还有:
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郭沫若巧对“偷桃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是我。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再如“云水风度;松柏气节”等。
作者疏属劲草的结论是“只要声律效应佳,意境、气势好,是可以上联末字用平声,下联末字用仄声的。”“上下联作成后可反复进行声律效应的感觉吟咏,那一种声律效应好,感觉好,就用那一种,可不必拘尼于“约定俗成”的定律。”
有人认为,下联平声收尾是正格,下联仄声收尾是变格。学习联对总则也应像钟振振教授讲的那样:“有志于诗词创作的朋友,在一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便应摆正“立意”“词句”“格律”这三者的主从关系,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买椟还珠。”这虽然针对写诗词说的,但学写对联也同样如此。(全文完)
上一篇贺孙尔台音乐作品《梦回草原》上榜国家二胡考级曲目诗词小辑
下一篇学习《联律通则》(修订稿)琐谈(四)关于(通则)第七条 俞思义
文章分类:
创作工作学术研究
分享到:
昵称: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