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徐玉基 初学对联的“六六大顺”
上次写了一篇《初学对联的“五子登科”》,谈到学对联,一是备好料子,二是找好路子,三是搭好架子,四是调好句子,五是选好尖子。今天再给初学者讲讲“六六大顺”,把对联写通顺,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铿锵。
任何文学作品都要求“文从字顺”,对联也一样。
有一类联,从格律上说没什么毛病,但读起来别别扭扭,或难以读通,原来是为了合律,生搬硬造一些词语凑合起来对仗。例如题宁夏的联,上联有个不属宁夏的“漠北”已不切,下联对个“山南”就有凑句之嫌。山南虚指到处都是,作为地名,是西藏的地级市。
口语可以通过补充、纠正、反复、说明再加上人物表情,讲清楚一件事就不困难。对联失去了这些条件,还要把平时说的一大通话,通过艺术的加工,浓缩成极简的语言,并受联律的约束,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即使这样,对一副联来说,通顺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为了对仗而凑字凑句,以牺牲联意为代价,得不偿失。一些初学者因为不能得心应手地遣词造句成联,明知读来不流畅、不通顺,却也无可奈何。有些内行也会陷入不通顺这一道坎,一副好联因某个字或某个句不通顺,功亏一篑。这就是写联者要过的一关——语言关。
对联也好比讲话,是加工过的符合格律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讲话。言人所不能言,方是创作的真谛。如果一副对联,或东扯西拉,或不知所云,或寡淡无味,还不如讲句家常话了。
联句不通顺大体有这么几种表现:
一是用词不当。不能准确表达联意,这类问题最多。例如题喜鹊“呷呷枝头报喜”,呷呷是象声词,《尔雅·释鸟》:“鸭鸣呷呷。”喜鹊叫声为“喳喳”。又如题马“大步流星千里马”,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这不是千里马的特征。
二是随意缩词。有时为了对仗,随便将词语缩写,须知缩写是约定俗成的,例如高级干部可缩写成“高干”,但领导干部不能缩写成“领干”。前些年遇一联友写“莫河”一词,纳闷许久,看注释才知道是“莫斯科河”。缩词不能随意,拆词也不能随意,例如连绵词是不可以拆开用的,有联友用“曼舞婀姿”,将“婀娜”拆开就不妥了。
三是自造词语。自造并非不可以,古人和今人很多词也是创造出来的,但造出来的词须准确且能让人理解,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你自造词别人难理解,并且不合逻辑,放在对联中就是败笔。如稻米晶晶亮写成“稻晶”,人们可能会误解为是稻米的结晶。
四是搭配不当。词语搭配是有规律的,也是约定俗成的,虽然可千变万化,推陈出新,但需要准确表达让人接受。有联友写灞桥有“落灞”一词,本意是此桥坐落在灞河上。坐落是指土地或建筑物在某处,写成落已经不妥,缺少介词“于”、“在”等,更难以表达意思。
五是不合逻辑。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撰联也应从之。例如写“六月红梅千树艳;四时紫燕满天飞。”工对,但说不通。再如题朱棣联句“雄才大略,篡位千年留话柄”,起句与结句存在矛盾。诸如此类很多,因此写联注意逻辑性很重要。
六是句断意隔。一个分句内,词语缺少联系甚至冲突,几个分句内,各说各话,不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例如题宁夏的联语中,上联“心灵放假,风光宁夏;”前句和后句断裂了;上联“草肥漠野,两座名山驰骏马;”前后句存在意隔。无论是句断还是意隔,都是缺少内在的有机联系,或联系过于松散,有突兀之感。
怎样做到通顺,借用一句祝福语“六六大顺”。此语源自《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写对联要字顺、词顺、句顺、理顺、意顺、口顺。即“六顺”。
一为“字顺”。
单个汉字不存在顺不顺的问题,但和其它字排列组合之后,这个字顺不顺就是一个大问题。一副联坏在一个字上的教训多多,所以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讲六六大顺,就要重视每一个字的顺。
字不顺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用字突兀,例如有联句写羊“上岭翻山遭犬袭”,这个袭字就有点突兀。作者可能是写牧羊犬,袭字多义,勉强讲得通,但终归不顺。二是用字出错,导致意思不明或错误。例如写祝寿联,将“千筹”写成“千畴”。千筹是从海屋添筹而来,是指人生又添筹码。千畴是指土地广阔,二者组词都不错,但用错了地方,造成词不达意。三是选择最优,一个字可升华一个句子,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很能启迪我们。
二为“词顺”
字尚且不顺,词不顺的问题多多。要避免词不顺,一要顺其自然,运用好生活中的常用词,组成妙语联珠。有的人追求高古,喜欢用生僻字,歧义词,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二要少用生涩词,除了自造之外,许多古人偶尔用过的词,因为没有生命力,已少有人用。例如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一诗写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痴绝”的本意是不通世故,而后人多理解为痴迷绝顶,造成对该诗的重大误解,现辞典多不载“痴绝”一词。三要正确组词,正确用词。联是写给别人看的,要别人看得懂。例如有的为了平仄,把潦倒写作倒潦(新韵可平)。有的把沙漠的“瀚海”理解成海洋,把“名落孙山”理解为落榜。这就造成整个联语的不顺。
三为“句顺”
句是由字词组成,字词顺了,句不一定顺,例如题朱棣的联句“笔响墨花作尚书”,笔响墨花难解。《尚书》是汉代作品,非朱棣时代所作。因此这样的联句就不顺了。拆开来看,除了笔响是现代网络笔名外,墨花、尚书都是专有名词,组合起来才出现问题。联句不必主谓宾动状补诸元素齐全,全部名词或全部动词均可成为联语,例如郑板桥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全部由名词组成。由此可知,联语是可以通过意会而成联的,但蕴含在其中的联意要有内涵。除了每一分句要顺以外,各分句之间和上下联之间的联语也要顺。写法各有不同,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起句和结句要相互照应,上联和下联要融为一体,切不可自说自话,顾此失彼。整体观在撰联过程中很重要。如果发现有字、词、句游离于主题之外,或相互不能衔接和照应,难以表达你的创作思想,则要果断地调换语句,或另换思路。
四为“理顺”
任何文学形式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要讲“理”,无理的联句肯定不顺。对联要说理充分,以理服人,那么无论记事、述怀、赠友、贬褒,都恰如其分,就能立住脚。例如“云暗天低难下雨”,说得就一头雾水了。在写历史典故中,也要做到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例如题朱棣的文功武治“只因证己超其父”,就缺少根据了。有题青蛙的联句“跳如鱼跃水”,就不恰当了。所以,在选词和安排联句的时候,一定要顾及“理”字。
五为“意顺”
上面讲到意隔的问题,好的对联,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隐喻曲述,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缺少情感的对联淡而无味。这种情感可能是赞赏同情,可能是憎恨仇视,或是别的。不然,你的联句可能就是拼凑而成,表达的情感不能一以贯之。例如“晴空万里;荤菜三盘”,格律完全无问题,可是要表达什么呢?对联六条联律有一条“形对意联”。初学联友重视形式对举,但往往忽视意义关联。无论字、词、句都要围绕主题来安排。有些人可能受到对句练习和无情对等文字游戏的影响,只注意字面相对,而忽视了意义关联,这与对联创作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当然这种关联有表面的关联和内在逻辑的关联。例如上面引用郑板桥的青菜萝卜联,看似六样东西互不相干,但他的内在是互相联系的,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意顺,是六顺中的高级形态,也是最难的。
六为“口顺”
所谓口顺,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然对联创作没有这样要求,但联语的铿锵有力,节奏分明,无疑给联作锦上添花。为达口顺,要尽量少用类似诘屈磝碻、钩章棘句、聱牙戟口、七扭八拗这一类词或语句。也要处理好双声叠韵这一类词,使之不影响口顺,例如“弟兄能互护”“春到看花发”,看起来没问题,读起来总感觉不够顺畅。句式对于口顺有很大关系,一是不要把分句安排得过于整齐,例如类似一首绝句。也不要安排的支离破碎,例如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过多。讲究句式的变化,对于一副联的美感是很重要的。
写好之后,不妨多读几遍,除了联律外,看是否通顺,是否流畅,是否合理,是否离题,然后就可以锦上添花,创作出精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