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现在网上对对联层出不穷,古代诗人的对联和现今社会的对联有差别吗?你怎么看?
古代对联必讲平仄相对,是极小数文人骚客娱乐,比拚,表现才华之途径。
现在 *** 之对联是百花齐放,万家争鸣。有的传承古代平仄写对,难度大,因现在汉字读音(特别国语普通话)与古时有区别,不一致,用平仄硬套反显生涩,束缚人民的思想。有的讲究词性相对,意境相符,结构相同,语言规范,尊重成语和习惯用语,上下联不同字且字数相等。有的求趣味性,娱乐性,写拆字对,合字对,回文对,同偏旁部首对。有的写流水对。等等。
古代对联和现代对联是有差别的,我欣赏古代优秀对联,但崇拜现在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优秀对联。
古代跟现代人明显差别,现代人如果文章用八股,说话用之乎者也,会被人称为疯子的。
对子也叫对偶,对联。偶,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一对夫妻,或者一对恋人,成双成对嘛!对不对?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对对子有哪些名堂呢?有哪些讲究呢?而且,有什么要求呢?
(一)首先看看,对子有哪些形式,换言之,有哪些好玩的名目?
【谐音联】
谐音联,就是利用汉语里读音相近或相同的这样一些字词,组成对联,造成一种谐趣的效果。例如: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上联,帆迟谐音樊迟,帆快谐音樊哙。
下联,橹直谐音鲁直,橹扳谐音鲁班。
又如: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拆字联】
属于析字格。就是将字拆开合拢。例如:
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又如: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回文联】
顺着读,倒着读都通顺。它是由回文诗演变而来的。属于文字游戏。例如: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又如:
山果花开花果山,
洞帘水挂水帘洞。
【叠字联】
部分由叠字组成。例如某社区对联:
块块条条社,花花草草,巷巷清清爽爽;
前前后后区,燕燕莺莺,人人快快活活。
【顶针联】前一句最后一字,就是下一句的首字。例如: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谜语联】
又是对联,又含有谜语。举个例子: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牽。
上下联各猜一个谜,你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此外,还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组成的对联;嵌入数字对联等等。
(二)对对子,一般来说,以下几点要注意哦。
首先,不用多说,上下联字数相等,那是大家都知道的;
另外,上下联平仄更好相对,词性要相同,句法要相当。
平仄相对就是,上下联,平声字对仄声字,仄声字对平声字。当然也不是非要那么刻板,有意思很好的对子,不全按平仄也行。
词性,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如,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
(三)律诗有很多讲究,律诗其中的对偶的讲究,我们可以利用到对子里面来。提高品味。
对偶句,有正对,有反对,有自对,有流水对,还讲究节奏。这就是工整的对子的条件。当然,上下联如果意思相同,那就是犯了合掌的毛病。宋代人的对仗比唐代要纤巧,但是要论艺术水平,宋代比不上唐代。
说到古今对对子有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内容当然也有变化。另外,旧时代那是封建文人,或者私塾老先生教学生做功课,非常多的讲究。现在,一般都是作为一种游戏。一种大脑的保健操?
对子的用途,一般来说,有春联,结婚的喜联,有楹联,有职业性质的对联,有风景名胜对联,还有追悼仙逝的人的对联,当然还有大家作为游戏的对对子。
你也许会说,对对子不过是俺们好玩的事,俺们把它看做游戏,谁讲究那些?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豆腐盘成肉价钱?
自己适当给自己添点儿麻烦,也不会少了你身上一块肉,玩游戏也要玩得漂亮一点也好吧?你说呢?当然,我也在学习当中,我也并不比谁高明。只是悟空问答出了这么个难题让人做,不得不做做文章。而且,我熬灯费油的,谁也不谢谢我,我还要谢谢邀请,从哪里说起!哈哈哈...
谢邀回答
1.由于社会不同,人的思想追求不同,联的内容不同.
2.策源地与下游不同。古代写联者是少数文人骚客,涓涓细流,而今以是汪洋大海,写联呈群众化
3.目的不同。古人作联除了酒对,大部分都有目的,如励志,家教,祈福等,今人写联出于喜爱趣味
4.水平不同。总体说我认为还有差距,虽然也有不少佳对
当然有啊,过去的对联也有水平差的,不过能流传下来的起码确实是“对联”,现在的是倒过来,大部分都是瞎胡闹的。
首先,对联是讲究格律的。试举一例,某次一家报社引用一副这样的对联“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五石可兄弟。”
这里上联第四个字和下联第四个字是同一个“石”字,同字是不能在同处相对的;第二处,上联脚“仆”是仄声,下联脚“弟”还是仄声,按照对联的要求,下联脚应该是平声才对,因此这副对联肯定是引用错误了。
【原联为: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对联的基本格律大家都是知道的,比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句式要一致,词性要相当——词性这里,现在是宽泛多了,在传统的要求里,并不是只要词性相对就行,比如名词会分成很多小类,天文地理官职器物草木等等,需要小类相同的词相对。
现在虚词也可以相对,在古代,虚词也是分成小类的,并且古代的“虚字”和“实字”跟现在的实词和虚词也不一样。而且不管是宽对还是工对,词性相同都是基本要求。
再是结构相对,词与词之间的语法结构是必须一致的,动宾对动宾,动补对动补,主谓对主谓,是不可以乱对的——如果结构相对,那么词性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比如“好山”对“秋水”,好是形容词,秋是名词,但是好山是偏正结构,秋水也是偏正结构,因此是可以相对的。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对联最难的部分可能在于平仄相对。汉字有四个声调,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就是平声,上去入三声是仄声;今天的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前两个是平声,后两个是仄声。
对联里对平仄的要求也不是那么死板,不重要的字平仄可以不论,但是重要的地方也是要符合规定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少的古代对联,是可以做到每一个字都平仄相对的,现代的嘛,能把入声字搞清楚已经不得了了。更多的人,可能连古代四声是哪些都不知道的——不过这也没什么,只是你既然要写对联,声律方面起码得做到“仄起平收”吧?
【入声字表】
现代许多人,喜欢写点东西,但是又懒得去钻研,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这里举一个流传已久的金庸的故事。
据说金庸曾经给一个大学拟了这么一副对联:“嘉德育英九十载,兴学培才二万人。”
这副对联犯了对仗的大忌“合掌”,什么叫做合掌呢?就是上下联词义重复,内容重复,如果两联只表达一联的意思,那么还写两联干什么呢?不但整个上下联不能合掌,部分合掌也是不行的,“育英”和“培才”意思完全不一样,是不能拿出来对仗的,并且这副对联的平仄也多处不对,大概金庸老爷子确实在对联上功底不够。
【这是真事】
所以如果不了解对联的基础知识,笔者还是奉劝各位藏拙为好,喜欢对对联是好事,但是还是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对联。
古人作对联规范,富有艺术与意境!我还是欣赏古人的对联。现在网上对联大部份只能说字数相等,只能以雅俗共赏来形容。
上下联更好不要同一个字出现,无论在什么位置…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多数人的参与只是从兴趣出发,譬如我,什么也不懂,只是凑凑热闹而已。不过还是获益匪浅的,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结交了朋友。尽管和对的水平参差不齐,但重在参与,只能褒不能贬。出对的也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做为参与者,我们还是希望有好联出现。
谢谢悟空的邀请!
题主的问题。说明有人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对联有想法了!个人认为,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任其肆意泛滥。那就是监管,设置点门槛标准!让那些随意出联者止住!
至于现在对联与古联有差别吗?哈哈,明知故问!肯定有差别,古人用柴火大锅灶烧饭,现在人用电饭煲烧饭,味道能一样吗?时代不同了,双方已经有许多不可比性!古人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讲究平仄意境,现在是口语式的白话文,追求华丽词藻,哗众取宠。
谢谢邀请。
现代对联与古代对联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的时代性。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古代对联更多表达或表现儒道释文化思想。现代对联则更多表现创作者对当代生活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二是创作者参与者的巨大差别。古代对联的创作者基本是读书人,而古代的读书人比例很少,所以,能创作对联的人也很少。现代人们普遍接受中学以上教育,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也很高,所以,喜欢和能创作对联的人群很庞大。
三是声调的区别。古代有入声字,现代汉语统一规范为阴阳上去四声。阴阳二声就是一声二声字为平声,上去二声就是三声四声为仄声,简称新韵。
第四,严谨程度的差别。古代对联对平仄,词性有严格要求,对仗非常工整严密,属于严对。现代人们对平仄词性的对仗经常突破规则不够严密,属于宽对。但笔者认为,对联的基本规则还是要遵守的。比如,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上下联字数一致;上下联词性一致;上下联意境相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