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诗指以春天或伤春、惜春为题材的诗作。代表性的作品有朱淑真《赏春》、杜甫《丽春》、韩愈《春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代表性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翻译: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
在古代,对风景的认知是感性的表象的;现代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为风景的理性认识创造了条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风写景诗句,希望能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称赞西湖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木
风景(Landscape)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犹言风光或景物景色等,涵意至为广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都有诗的踪影。小编在此整理了苏轼泛西湖的诗歌,供大家
唐朝,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
《普天乐·西湖即事》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此曲是咏写杭州西湖黄昏和月夜的美景,有现实的描绘也有奇异的想象,另外也富有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全曲想象丰富多彩,比喻新颖独
时代不同,“风景”的认知深度价值宽度和实践特征(包括主体规模和途径等)产生了变化
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在成人体内,60~70%的质量是水。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
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林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比如,南宋时评选产生的“西湖十景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
水(化学式: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